新京報訊(記者王景曦)今天(6月11日)8時,“遲到”的今年第1號臺風“蝴蝶”在南海中西部海面生成,預計將于13日凌晨到上午在海南島南部沿海登陸,之后有可能于13日夜間在廣東西部到廣西沿海再次登陸。
圖/中央氣象臺
受其影響,瓊粵桂贛閩等地將有強風雨天氣,中央氣象臺6月11日10時發(fā)布臺風藍色預警,中國氣象局于同日11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臺風)四級應急響應。
南海熱帶低壓已于今天上午8時(北京時,下同)在南海中西部海面上加強為今年第1號臺風“蝴蝶”(熱帶風暴級)。13時,其中心位于距離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興島)東偏南方向約4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3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00公里至260公里。
預計,“蝴蝶”將以每小時10公里至1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緩慢加強,逐漸向海南島南部沿海靠近。
臺風帶來了狂風暴雨。受其影響,6月11日14時至12日14時,預計南海大部、北部灣、瓊州海峽、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廣東沿海、海南島沿海將有6至8級風,陣風9至10級,臺風中心經(jīng)過的附近海域風力可達9至10級,陣風11至12級。
6月11日14時至12日14時,廣東中西部沿海、廣西沿海、海南島大部、西沙群島等地有大雨,其中,海南島中東部的部分地區(qū)有暴雨或大暴雨(100毫米至150毫米)。
記者注意到,今年臺風來得晚,常年首個臺風的平均生成時間為3月25日,今年的第1號臺風明顯比常年偏晚。據(jù)中國氣象局介紹,臺風生成得晚有一定積極意義,可減少前期因臺風頻發(fā)導致的災害疊加風險。例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周期內(nèi)的臺風威脅時段縮短,有利于作物生長初期的穩(wěn)定管理;初夏漁業(yè)作業(yè)因臺風影響而中斷的風險減少,近海漁汛期生產(chǎn)更為安全等。
臺風來得遲也有潛在威脅。比如,臺風天氣往往能緩解旱情,其攜帶的雨水可為水庫、農(nóng)田“解渴”;臺風還能帶來涼意。臺風“空窗期”延長導致高溫高濕環(huán)境持續(xù),為病蟲害繁殖提供溫床,增加農(nóng)業(yè)防治成本。
不過,“蝴蝶”作為今年第1號臺風,有可能比初臺登陸我國的平均時間偏早。初臺一般是指當年首個登陸我國的臺風。據(jù)中央氣象臺統(tǒng)計,初臺的常年(1991-2020年)平均日期為6月27日。預計“蝴蝶”將于6月13日凌晨到上午在海南島南部沿海登陸,之后有可能于13日夜間在廣東西部到廣西沿海再次登陸,登陸后轉向東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
標題:第1號臺風“蝴蝶”來得晚、急上岸,中國氣象局啟動四級應急響應
地址:http://www.sme-os.com/ranqizao/28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