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深度學習模型后,菜價走勢也變得清晰可見。
近日,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官網公布了根據深度學習模型所預測的菜價結果。“白菜12月預測價格1.08元/公斤,預計同比升幅13%;白蘿卜明年2月預測價格1.15元/公斤,同比升幅-20%。”
據此款菜價模型的研發人員介紹,這是一款深度學習模型,所有蔬菜品種誤差值小于2元,大部分小于1元。“預測誤差非常小,具有突破性”。接下來,他們將針對播種指數進行預測,讓農民看到作物的已播種人數、面積等信息。

主要蔬菜品種2024年12月—2025年2月價格定量預測,以北京菜價為例。圖/菜籃子市場信息公眾號
【1】分析十多萬條數據,預測菜價精確到幾分錢
12月24日,九派新聞記者聯系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農業大數據挖掘研究室主任崔運鵬研究員。
他表示,菜價預測由來已久。在國外,每個農產品都有專業的分析師預測價格走勢。我國也有相關部門在做這件事。
九派新聞記者在網上檢索發現,現有的菜價預測相對模糊,只體現“上升”“下降”以及“幅度大小”等總體趨勢。而農科院給出的菜價預測,精確到變化幅度百分比,價格則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他認為,做菜價預測模型,既能保障農民的利益,又有助于穩產保供。對政府來說,可以提前調控哪些蔬菜適合投入市場。在理想情況下,普通民眾能感受到的就是菜價穩定,生活物資充足。
目前,他們跟北京市數字農業農村促進中心合作,以北京市近20年的菜價數據為依據進行預測。后者也對預測數據進行了數月的驗證和比對,整體誤差比較小,除非有些特殊性預測不到,數據整體較為可信。
他們以周報或月報的形式告知公眾,企業和農戶都可以查詢到價格信息。現在,其他省市也向他們咨詢,希望開發本地版的“菜價預測大模型”。
【2】最大難點在于準確性,“好用的大模型是實踐出來的”
崔運鵬認為,做這個模型最大的難點就是準確性。深度學習模型的核心要素是基礎模型架構和數據,只要數據質量好,此模型可以化身為“長沙菜價預測”“武漢菜價預測”等版本。
怎么保證準確性呢?他說,首先要拿到數據,然后對數據進行清洗和加工,保證數據處于比較精良的狀態。
他們處理過的數據約十多萬條,這些數據會根據不同模型的特點被同步測試,得到最優結果。他們嘗試的模型有幾十種,常用的模型也有十幾種,為了達到精確的目標,要不斷優化模型,每一次加入新數據就重新學習一次,“可以說,模型就是越用越準”。
他認為,深度學習模型就是學習數據當中的規律,每個數據蘊含的規律可能不一樣,需要不同的模型來判定。有的模型是單變量,有的模型是多變量。多變量雖然可能會更準確,但有時間限制。比如加入氣象數據更能準確預測菜價,但可惜氣象數據超過一周就不準確了。另外,獲取困難的外生變量如果不準確,反而會對模型運行造成干擾。
崔運鵬說,接下來,他們一方面會測試多變量的模型,提高精準度。他們也將開發其他形式的模型,例如針對播種指數進行預測。播種指數可以讓農民看到作物的已播種人數、面積等信息,為農民播種決策帶來極大幫助。
他認為,各行各業的大模型越來越多,但是真正好用的大模型是實踐出來的。想要做出符合國情的大模型,模型架構和高質量數據是關鍵。他們訓練的深度模型不僅可以預測菜價,對于有規律的時間序列數據都可以進行預測,例如氣象、旅游人數、用電量等等。
九派新聞記者 陽丹
編輯 曾金秋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標題:一款菜價預測大模型問世,可預測春節后的菜價,精確到幾分錢,專家:還將預測播種指數
地址:http://www.sme-os.com/kafeiji/1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