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調是必不可少的“續命神器”。但如何科學使用,才能在享受清涼的同時保障健康?這幾件事必須要做!

什么是“空調病”?

“空調病”并非醫學術語,而是指長時間處于空調環境中出現的一系列不適癥狀的統稱。

常見癥狀包括頭暈、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鼻塞流涕、喉嚨干癢、咳嗽、眼睛干澀、皮膚干燥,甚至可能誘發呼吸道感染或加重原有不適。

空調病為何發生?

1.微生物污染:空調濾網、散熱片和風道積聚的灰塵、塵螨、細菌、真菌等污染物,隨冷風吹散到室內,被人體吸入。

2.空氣干燥:空調制冷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散熱器上凝結排出,導致室內濕度大幅降低。干燥的空氣會使呼吸道黏膜變干、防御力下降,皮膚水分加速蒸發。

3.通風不良:多數家用空調和部分老舊中央空調無新風系統,僅循環室內空氣。長時間密閉導致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引發困倦、頭暈、注意力不集中。

4.溫度驟變:頻繁出入溫差過大的室內外環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或擴張,加重心臟負擔,擾亂體溫調節中樞,降低免疫力。

5.冷風直吹:冷風長時間直吹身體特定部位,可能導致局部血管收縮、肌肉緊張,引發不適或加重原有問題。

如何科學吹空調?

1.定期深度清潔空調

積聚的灰塵和微生物不僅污染空氣,還阻礙熱交換,降低制冷效率,增加耗電。夏季啟用前務必深度清洗。清洗重點:濾網、散熱片。中央空調需定期清洗風道。即使已開始使用,及時清洗也很有益。

2.對抗干燥

在空調房內要比平時更注意多喝水,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在房間或工位放置加濕器,也是緩解眼睛干澀、皮膚干燥、喉嚨不適的有效方法。注意加濕器需定期清潔,避免滋生細菌。

3.保證通風換氣

即使開著空調,也要定期開窗通風,例如每隔2-3小時開窗10-15分鐘。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長時間給窗戶留一條縫隙,實現持續微通風。雖然會略微增加空調能耗,但對健康至關重要。

健康吹空調記住這幾點

嚴清潔:每月清洗濾網,每年深度清潔散熱片。

勤通風:定時開窗或微開窗縫,更新室內空氣。

避免直吹:出風口向上,善用睡眠模式/擋風板,備好薄外套護住關鍵部位。

多喝水:在空調房內主動增加水分攝入。

溫濕適宜:建議空調溫度≥26℃,避免過大溫差;使用加濕器或放置水盆保持濕度。

強體魄:選擇適宜時段進行適度鍛煉,增強體質和對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

記者:張靜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標題:開空調,為什么要給窗戶留一條縫?

地址:http://www.sme-os.com/anmoyi/29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