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津日報
劉茵
日前,微短劇《獅城山海》橫空出世,以投資過億元的“天價”標簽引發行業震動。作為微短劇領域的一次“躍遷式”嘗試,《獅城山海》不僅打破了傳統微短劇的題材局限,更以精良制作和獨特敘事風格為行業樹立了全新標桿。
電影級大制作還原南洋風情
《獅城山海》的誕生,標志著微短劇邁入“大制作時代”。在行業普遍追求“短平快”的背景下,該劇以投資過億元的規模,重構了微短劇的生產邏輯。制作團隊在馬來西亞實地搭建占地2.4萬平方米的南洋街景,通過南洋騎樓、紅燈碼頭等場景的精細還原,構建出具有沉浸感的時代畫卷。女主角岳麗娜身著的八斤重珠繡娘惹服,借鑒了新加坡華僑珍藏的同款服飾,這種“電影級”的服化道投入,讓南洋風情從背景升華為敘事的一部分。該劇監制郭靖宇說:“該劇的投資體量甚至不少于電影,從服化道到場景還原,都追求歷史真實感。”
題材選擇上,該劇開創了“南洋華人史詩”新賽道。主創團隊將目光投向近代華人移民史,通過“山海幫”這一虛構組織,展現華人社群在殖民統治下的生存智慧。
通過華人奮斗史引發情感共鳴
《獅城山海》以20世紀40年代南洋華人抗爭史為背景,以“山海幫”的興衰為主線,將江湖恩怨、殖民壓迫、家國情懷等元素巧妙融合,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劇集開篇即拋出幫主劉雄武橫死碼頭、殖民警長鄭秋暗中操控的雙重懸念,迅速抓住觀眾。隨后,通過“‘福建面’暗號劫鴉片船”“茶杯摩斯密碼傳信”等細節,將華人草根智慧與殖民者的“文明壓制”進行對比,深化了主題厚度。劇中還融入了“義興公司”“海山公司”等真實幫派歷史元素,展現了華人互助抗暴的群體記憶,讓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觀眾評價“看《獅城山海》就像坐過山車,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以為看的是爽劇,結果被‘根’的故事看哭了”。
該劇主創團隊此前憑借《小娘惹》《南洋女兒情》等作品積累了對南洋題材的深刻理解。郭靖宇表示:“短劇市場需要差異化突圍,南洋題材既有陌生化的地域風情,又能通過華人奮斗史引發情感共鳴。”
劇集通過歷史細節的還原強化了這種共鳴。例如,劉振東母親洪顏的家族因洋人詐騙而家破人亡,程恢(巍子飾)在高爾夫球場為被毆打的華人球童挺身而出,這些情節均取材于真實南洋華工的血淚史。巍子在采訪中透露,為貼近角色,主創團隊走訪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多家華人博物館,甚至研究了三輪黃包車的改造細節,力求“讓觀眾從一碗炒粉、一塊牌匾中感受華人的堅韌”。
專業人士指出,該劇將海外華人的抗爭史與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相結合,完成了從“他者敘事”到“心理共情”的跨越。
在“短”形制中承載“大”格局
該劇以每集20分鐘的體量,打破了傳統年代劇的敘事桎梏,并擺脫“土味”“低俗”標簽,進入主流文化視野。劇中的“幫扶精神”為微短劇的社會價值表達開辟了新徑,標志著微短劇從“流量游戲”轉向“品質競爭”,并承擔起講述中國故事、傳播華人精神的文化使命。
專家表示,《獅城山海》的價值,遠超一部劇集的成功。它證明微短劇可以兼具商業性與藝術性,在“短”形制中承載“大”格局。微短劇的終極使命,不是制造“電子榨菜”,而是以精工細作的文化表達,構筑觀眾的精神山海。隨著更多《獅城山海》式作品涌現,微短劇或將開啟一個“短而不淺,微而愈精”的新紀元。
標題:從《獅城山海》看微短劇的精品化突圍之路
地址:http://www.sme-os.com/zhishi/25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