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彭國球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

阿爾茨海默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癡呆”。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說這個病癥的名字,似乎對它并不陌生。

但是,這一病癥的發病機制復雜且難以治愈,它的背后仍藏著許多謎團。

患上阿爾茨海默癥,意味著往日珍貴記憶的流逝,意味著身邊的人從眼前日漸消隱。這一疾病因此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悲劇的色彩,讓人對此諱莫如深。

阿爾茨海默癥究竟是什么呢?它因何而產生?它與正常范圍內的記憶力衰退有什么區別?患病者眼里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子呢?

什么是阿爾茨海默癥?

提起這一疾病,我們首先想起的癥狀可能就是“忘性大”“記不住事”。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記憶力發生衰退是很正常的現象。如何從癥狀上界定阿爾茨海默癥呢?

常見癥狀

阿爾茨海默癥首先表現為一系列認知功能障礙:

1.記憶力衰退。記憶有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區分。在阿爾茨海默癥的早期階段,癥狀主要表現為近期記憶能力的降低,例如在談話時忘記上句話說了什么,東西隨手一放就忘記放在哪兒,忘記自己開了煤氣灶導致燒干鍋具等等。

阿爾茨海默癥只是失憶嗎?

隨著病情的嚴重,長時記憶也有可能受到影響。例如忘記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忘記親人的樣貌,甚至忘記自己的名字等等。當病情發展到這一階段,將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2.語言能力和行為能力的障礙。阿爾茨海默癥有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言語表達,例如有話卻說不出來、吐字模糊不清;甚至可能導致無法完成某些簡單的動作,如閉眼、握手、進行簡單勞作等等。

3.“失認”癥狀與定向能力缺失。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而言,一些最為尋常的物品都有可能忽然變得陌生,一盞水杯、一只打火機可能突然之間就變得無法辨認。

患者可能失去對時間、方位的定向能力:無法分別日期、季節和晝夜,在夏季穿冬天的衣服,在深夜決定出門;無法辨認早已熟知的路線,導致迷路、找不到家。嚴重的患者甚至連周圍空間的距離、方向都無法辨別,導致無法伸手拿取物品,摸不準東西的位置等等。

阿爾茨海默癥只是失憶嗎?

在這些認知功能障礙之外,阿爾茨海默癥患者還有可能表現出計算能力和判斷能力的下降,以及抑郁、妄想、暴力傾向等精神問題。

圖源:《圖解阿爾茨海默病》(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防治困難

從上面的描述來看,早期阿爾茨海默癥的癥狀其實非常類似于年老所導致的記憶力下降,很容易混淆。另外近期記憶的衰退并不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更容易被忽視。

因此,一旦遇到上述癥狀,最穩妥的辦法是尋求醫生的幫助,醫生會通過問診、量表、血液化驗、頭顱影像學等多個維度綜合評估病情,給出最為準確的診斷。

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病機制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癥狀的產生?遺憾的是,科學家們尚未完全破譯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病機制。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這一疾病是由β淀粉樣蛋白(Aβ)的沉積和Tau蛋白聚集所引起的。

Aβ是人體內正常產物,但在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大腦中,Aβ寡聚體過量累積形成具有毒性的淀粉樣蛋白斑塊,從而干擾突觸可塑性及其長時程增強(LTP),導致記憶力下降。如阿杜那單抗(aducanumab)這一藥物,其原理就是通過清除Aβ板塊以治療阿爾茨海默癥。

阿爾茨海默癥只是失憶嗎?

Tau蛋白的聚集與阿爾茨海默癥的認知障礙癥狀有很強的關聯。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會導致神經元纖維纏結,進而破壞神經元細胞結構,甚至導致細胞死亡。

圖源:《阿爾茨海默病》(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因此阿爾茨海默癥產生于大腦內部的病變,有著具體的致病原因,切不可被“老年癡呆”這一名字所誤導,把它當成“年紀大了”的正常表現!

預防與治療

對于阿爾茨海默癥,我們現在并無有效的治愈方法;但仍有許多治療手段能延緩患者病情發展,緩解患者癥狀以及調節患者的身心狀況。

例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使用具有針對性的藥物,以緩解阿爾茨海默癥所引起的不同癥狀。治療過程中還會使用非藥物治療和護理手段,例如通過認知訓練來提升患者的記憶力、注意力,通過各類活動來提升患者的精神愉悅度和安全感。

阿爾茨海默癥只是失憶嗎?

阿爾茨海默癥也并非完全無法預防,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發病概率。《中國阿爾茨海默病藍皮書》中指出,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行為都與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病率相關:

吸煙、經常性飲酒都會增加發病風險,經常鍛煉、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參與認知活動(打麻將、讀書等)、合理安排睡眠時間(總睡眠時間為8h,夜間睡眠時間為6~7h)以及健康飲食則能夠降低發病風險。

來源: 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標題:阿爾茨海默癥只是失憶嗎?

地址:http://www.sme-os.com/xiyiji/25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