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班|沒有綠幕的仙俠劇怎么拍?

《師兄太穩健》虛擬拍攝雪景。本文圖片均由《師兄太穩健》劇組提供。

乍一看到這幅雪景圖,許多人會認為這是真實存在的場景。實際上,這是一個“半真半假”的場景——前面的雪地、石塊和荒草是真實布景,后面綿延起伏的山巒則是LED屏呈現。

這是優酷古裝仙俠劇《師兄太穩健》的虛擬拍攝(以下簡稱虛拍)現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使用虛拍的場景一共19個,在全劇拍攝中占比近40%。

《師兄太穩健》成為目前國內虛拍應用比例最高劇集的背后,阿里大文娛虛擬拍攝為劇組提供了哪些新可能?近日,澎湃新聞記者探班《師兄太穩健》虛拍現場,并和劇組負責人們聊了聊虛拍。

沒有綠幕的影棚,怎么拍仙俠?

可能不少人第一次聽說虛擬拍攝。簡單來說,虛拍是一種新興的拍攝技術,允許導演和攝影師在電腦創建的虛擬場景中進行拍攝,打破了傳統拍攝中現實搭景和后期制作的虛實邊界。通過模擬真實場景,虛拍不僅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同時也降低拍攝過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實現更加環保、可持續的影視制作方式。

記者實地探班《師兄太穩健》虛拍現場后的最大感受,便是“所見即所得”。大部分觀眾對影視拍攝的印象還停留在滿眼的綠幕,但在劇組現場,傳統的綠幕被另一塊屏幕給取代了——一面10米高的巨型環形LED屏幕,上面呈現由該劇數字化制作團隊所制作的山頂場景,場景中的建筑元素可以隨導演的想法隨時變動。屏幕前則鋪著真實的人造雪、草木和燈臺。

《師兄太穩健》虛擬拍攝現場實拍

在導演帳篷中,多出的一臺監視器,是給劇組的新工種——數字化制作總監使用的。數字化制作總監郎君對記者介紹,在拍攝時,他需要和導演、攝影、燈光等主創人員工作在一起,隨時調整場景的效果。而數字化制作團隊內的工程師可以實時按照導演的需求設置LED屏幕里顯示的場景,局部或整體的放大縮小,光影的動態變化,這些都可以做到,而且改變的內容與監視器畫面同步,以便導演快速確定是否符合他想要的場景。

可能有讀者要問了,畢竟是一塊LED屏幕,它能完全與現實場景貼合在一起嗎?比如屏幕邊緣處是否會露餡,產生視覺沖突感?這些問題就要靠虛拍的“虛實匹配”算法來解決了。為了避免虛拍場景看起來不真實,團隊會通過自研的視覺算法,在空間、時間、顏色上進行嚴格校準,讓屏幕內外的三者關系保持對齊一致。

隨著算法的更新迭代,校準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郎君表示,按照官方流程一個內容差不多得校準兩個小時,一般會用到15個鏡頭左右,“我們今天靠視覺算法去解決這個問題,用20分鐘全解決了。”

除了虛實匹配用時縮短,虛拍需要用到的數字場景搭建用時也在縮減,虛擬場景能代替的實物也越來越多。“高效的思路是盡可能減少前期置景,但是又能保證豐富的層次,”阿里大文娛數字化制作業務負責人許佳表示,數字場景的變化比前期置景要更加方便快捷。

《師兄太穩健》虛擬拍攝現場實拍

數字場景里小到一棵灌木,大到一片天空,都可以視作“積木”,搭建一塊場景就好似堆積木的過程,這些積木也可以挪用到劇中其他場景,省時省力。相較于2023年拍攝的劇集,《師兄太穩健》的置景明顯更少,以往需要近20天的置景工作,現在很快就能完成。

擁抱虛拍,影視行業準備好了嗎?

“之前也聽過關于虛拍不省錢的聲音,但當看見第一個虛擬場景畫面的時候,我知道虛拍用對了。”總制片人王平說,《師兄太穩健》需要有視覺奇觀,對視效的要求很高,全部棚拍搭景并不現實。

如果放在傳統拍攝,劇組通常會在攝影棚搭建近景,后面則鋪滿綠幕,像圖中所見的遠山和云朵均要依靠后期視覺特效制作,從購買道具、搭景、拆景到后期制作視效,無一不要花費許多人力物力。

但在使用虛拍后,這些開銷得到極大的縮減。就從《師兄太穩健》的這場山頂雪景戲來看,傳統的雪景搭建需要大量的物理材料,一個600平米的實景搭建需要大約15噸的“雪”,而人工造雪通常使用的是硫酸鎂等化學產品,不僅對環境有污染,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運輸和鋪設。

《師兄太穩健》虛擬拍攝山頂雪景

通過虛擬拍攝技術,最終用到的人造雪僅需2噸左右,顯著降低了對物流和人力資源的需求,片方也可以使用更環保的制品來模擬雪地。

對于創作者來說,故事和場景創意很重要,虛拍恰恰是目前拓展創作邊界非常好的工具,但對于全新技術的應用,業內人士不免存疑。說起第一次跟劇組溝通是否采用虛拍時,郎君坦言還是有一定溝通壁壘的,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虛拍技術。

為了消弭對虛拍效果的懷疑,郎君團隊從最早的文字變成圖片,再變成動態可觀看的一個三維場景,把全流程以分鏡的形式展現給劇組成員看,逐步地讓所有人去了解它、接受它。

在開拍前,郎君與他的團隊需要參與從劇本圍讀到前期籌備的一系列環節,將虛拍技術提前設計到拍攝方案里,幫助導演將創意一一落地,這就要求整個創意階段,包括制作場景等,都被壓縮到一個很短的籌備期。

《師兄太穩健》虛擬拍攝現場實拍

“我們在劇組籌備初期就會參與創意設計,判斷哪些場景用虛拍,哪些可以用后期視效,最大程度地實現創意效果和效率的平衡。”郎君說。對于團隊而言,以往可能負責項目的不同部分,現在都需要全方位考慮,還要熟悉攝影、燈光等一系列專業術語以便與各個現場工種配合,這都要求團隊不斷地學習新知識。

不過對于演員來說,相較綠幕拍攝,采用虛拍對他們的現場表演有了更多幫助。在傳統拍攝,尤其是仙俠劇中,演員往往要面對大片的綠幕表演,無疑需要演員有較高的素質、信念以及想象力。

當演員置身于虛拍所呈現的真實、完備的場景中,加上和真實布景的呼應,演員將更容易帶入情境,而所有這些情緒都會傳遞給觀眾,使觀眾也能帶入劇中的世界。

當然,虛拍作為一門新技術,是否使用、使用多少虛拍場景仍要圍繞主創來決定。許佳認為,解決主創想表達的內容才是核心,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比如就《師兄太穩健》這種仙俠、洪荒世界觀的劇作來說,為了給觀眾呈現奇觀和視覺沖擊,虛拍是拍攝的不二之選,但如果要拍懸疑、現實題材的劇作,現實場景也可以為拍攝提供更多的支持。

許佳表示,阿里大文娛虛擬拍攝已經在8部S級劇集和1部院線電影中應用,12月16日開播的《清明上河圖密碼》中也采用了虛拍技術。技術參與創作,算法工程師進組,虛拍已然在逐漸改變影視制作的面貌。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標題:探班|沒有綠幕的仙俠劇怎么拍?

地址:http://www.sme-os.com/xiaodugui/1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