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2025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暨國際電信聯盟成立160周年紀念活動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啟動算力互聯網試驗網建設。該網絡面向通算、智算、超算,以及云、邊、端等公共算力資源,開展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自有算力和全國分散社會算力的互聯,讓算力可以更加便捷地“找、調、用”。
從大模型一鍵生成文本和視頻、智能語音播報,到自動駕駛、智能工廠……看得見的智慧應用背后,是看不見的算力在支撐。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應用前景廣闊。各方需要優質高效的模型,也需要能夠隨時、隨地、隨需地接入算力資源。
所謂算力互聯網,是互聯網面向算力應用與調度需求進行能力增強和系統升級形成的新型基礎設施。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一張新的網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介紹,算力互聯網是在現有互聯網體系架構基礎上,針對算力布局和使用特點,通過構建統一算力標識,增強異構計算和彈性網絡能力等方式,從而實現算力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
“與水、電流動到本地不同,算力互聯網是將計算任務及其數據應用傳輸到合適的算力資源池,并返回計算結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在互聯網上根據算力互聯需求,增強算力標識、感知調度,跨域資源互聯網絡等能力,形成一張邏輯上服務于算力的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說。
據介紹,依據“先互聯、再成網、同步建市場”的總體思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30余家產學研單位,開展算力互聯網體系架構研究。
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根據體系架構提出試驗網方案,并開展驗證實踐:
中國電信建設智算互聯網試驗網,基于“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平臺,構建算力、平臺、數據、模型、應用“五位一體”的智能云體系,接入多方跨域異構資源,構建全國算力一張網,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升級;
中國移動建設算力網絡創新試驗網,基于“四算合一”算網大腦平臺,驗證廣域高吞吐、算力路由等技術,實現資源全域感知、一體編排與智能調度;
中國聯通建設算力互聯計劃及試驗網,基于“星羅”算力調度平臺、全光底座與智能化產業互聯網,構建“四位一體”架構,通過統一標識體系與跨域調度能力,強化資源全域協同。
王志勤介紹,目前完成了131家企業499個算力資源池的資源標識,匯聚了每秒111.3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的智能計算資源,人工智能、游戲渲染等應用可以就近匹配接入最佳算力。“用戶可以像按‘千瓦時’用電一樣,按‘卡時’靈活購買使用算力資源,用多少買多少,讓大家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需求,都能輕松用上算力服務。”
當前我國數字基礎設施持續優化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5G應用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86個,工業互聯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全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超過900萬,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深入推進,推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加快布局。
據介紹,未來,算力互聯網將加快試驗網在重點區域與行業部署,強化互聯能力,攻關關鍵技術,完善標準體系,拓展行業應用,形成示范效應,提升全行業普惠用算水平。
記者:郭倩
轉自:經濟參考報微信公眾號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標題:算力互聯網試驗網來了!是什么?怎么建?
地址:http://www.sme-os.com/linggui/25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