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復工第一天,
你的狀態如何?
相關詞條沖上多平臺熱搜榜,
引發熱議↓



忘記開機密碼
手忙腳亂地處理“節后再說的工作”
完全無法專注
眼睛也睜不開…
這些“癥狀”你中了幾個?
狀態不對?
那就快來試試這個方法,
沒準能幫你調整回來!
↓↓↓
發呆5分鐘!
國家衛健委也曾表示:
建議每天發呆5分鐘!
發呆是最簡單的減壓方式
在國家衛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國記協聯合發起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項目中曾提出,建議市民每天給自己留5分鐘發呆時間。
美國哈佛醫學院和馬薩諸塞州立大學的研究顯示,發呆是最簡單的減壓方式。另有研究發現,每天適當發會呆能將焦慮和抑郁風險降低25%。

發呆還有這些好處
集中精力
當你出現無法集中精神的狀況時,不如發發呆,讓大腦有所“緩沖”,有助于后續精力更加集中。
激發創造力
放松入靜后,人的腦電活動以α波為主。處于這種腦電活動下,個體會感到放松舒適。特別是中間α波(9赫茲-12赫茲)能夠促進靈感的產生,加速信息收集,增強記憶力,是促進學習與思考的最佳腦波。
當大腦充滿α波時,人的意識活動明顯受到抑制,無法進行邏輯思維和推理活動。此時,大腦憑直覺、靈感、想象等接收和傳遞信息,讓人更富于創造力。
減輕疲勞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發呆會引起機體的松弛反應,這是一種導致交感神經系統普遍降低的綜合性下丘腦反應。
松弛反應可以降低交感神經的張力,加強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引起生理覺醒水平的明顯下降,由此產生深度的放松。在這種狀態下,大腦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
如何正確發呆?
什么時候適合發呆呢?
根據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節奏及需求不同,其實大家隨時隨地都可以發呆。例如,當遇到連續加班感到累的時候,可以適當停下來歇一歇,把自己放空冥想放松一下,舒緩緊張的身心,后面做的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對于生活節奏快的人,還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發呆,例如坐地鐵、飛機或其他交通工具上的時間,一個任務結束后或兩個任務間的空檔等零星時間。但注意開車等紅燈或排隊前進期間不要發呆,容易出危險。
發呆的正確姿勢是什么?
發呆時的姿勢不限,如果頭部可以靠在后面或者由手臂支撐更好,頭頸部肌肉的放松更有利于產生充分的松弛反應。發呆時如果不能盡快地放松下來,可以回憶自己以前經歷過的輕松愉悅的場景,比如置身于溫暖舒適的海灘。

腹式呼吸解析圖
還可以配合進行深度的呼吸,特別是腹式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肌肉上,主動地收縮或舒張腹肌,進行5-8次緩慢腹式深呼吸,不但可以減壓,也可增加大腦的氧氣供應。
來源:申工社綜合整理自新華社、生命時報等
標題:“第一天上班建議先發呆5分鐘”上熱搜!復工第一天,建議你發呆5分鐘!
地址:http://www.sme-os.com/bingxiang/87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