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馬桶上會有“一大一小”兩個按鈕呢?其實大多數人都用錯了

馬桶,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衛生潔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馬桶的發展史,也幾乎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

然而,不管馬桶的外觀和功能如何千變萬化,有一個細節始終伴隨著每一款馬桶,那就是水箱上的"一大一小"兩個沖水按鈕。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仔細留意過,總是隨手按一個,或者為了沖得干凈些,索性兩個一起按。

但是,你知道嗎?

這樣的沖水方式不僅浪費水資源,甚至還會影響馬桶的使用壽命。

歷史中的馬桶

馬桶,作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大發明,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最早的馬桶雛形,出現在古代文明昌盛的羅馬時期。

考古學家在古羅馬的遺跡中發現,當時就已經存在公共廁所,并且還采用了沖水系統。

不過,這種廁所通常是由磚石砌成,形狀不太規則,沖水也不太徹底,其與現代馬桶還有很大區別。

同樣的,中國古代也有類似馬桶的設施,被稱為"溷"或"圊"。

早在東漢時期的古墓壁畫上,就有使用便器的場景。

到了唐宋時期,皇宮貴族中開始流行,帶有沖水裝置的石雕或陶瓷便器,有些甚至裝飾得非常精美,堪稱藝術品。

不過,馬桶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還是發生在英國。

1596年,英國皇家工程師約翰·哈靈頓,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沖水馬桶。

它采用了高位水箱和活塞式沖水閥的設計,每次沖水可以更徹底地清洗便器。

哈靈頓還特意為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制作了一個精美的座便器,據說深得女王喜愛。

到了19世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下水道系統日益完善,馬桶開始在英國普及。

1852年,英國人喬治·詹寧斯申請了,第一個虹吸式馬桶的專利。

這種馬桶利用虹吸原理排空污物,沖洗更加徹底,外形也更加優雅,而它的出現也標志著,現代馬桶的誕生。

進入20世紀,馬桶技術不斷更新迭代。

各種新材料如塑料、不銹鋼開始應用到馬桶生產中,馬桶的造型也越來越多樣化,功能日益人性化。

節水型馬桶、智能馬桶、恒溫馬桶等新品不斷涌現,極大地提升了人們如廁的舒適度。

2011年,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評選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而馬桶居然高居榜首。

它甚至還超過了電話、汽車等發明,足見其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一大一小按鈕的奧秘

通常情況下,馬桶水箱上的兩個沖水按鈕,是一大一小的。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只是廠家隨意設計的,并沒有什么特殊含義。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和了解,就會發現其中大有學問。

原來,馬桶水箱內部有兩根排水管,分別連接著大小兩個按鈕。

小按鈕連接的是半水管,按下后只會排放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水箱容量,水流速度相對較慢,沖力也不太強;。

而大按鈕連接的是滿水管,按下后會一次性將水箱中的水全部排空,水流速度很快,沖力非常強勁。

那么,為什么要設計大小兩個按鈕呢?

這其中就涉及到了,節水和因地制宜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每天如廁的次數和排泄物的量,都不盡相同。有時是小便,有時是大便,糞便的量和質地也有很大差異。

如果不管什么情況都一股腦按大按鈕沖水,一方面會浪費大量的水資源,另一方面水量過大,反而容易造成下水管道堵塞。

所以,正確科學的如廁沖水方式應該是,小便時按小按鈕,用較少的水量沖掉尿液;大便時按大按鈕,用較大的水量沖掉糞便。

這樣既能保證污物被徹底沖走,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

當然,如果馬桶使用一段時間后,出現了頑固污漬不易沖掉的情況,我們可以先按小按鈕沖一次,再按大按鈕沖一次。

通過兩次沖水來增強沖刷效果,既能節水又能保證沖洗干凈。

不過,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要,同時按下大小兩個按鈕。

因為這樣會瞬間釋放大量的水,不僅浪費水資源,還會給馬桶的部件帶來巨大的沖擊力,久而久之容易導致部件損壞,縮短馬桶的使用壽命。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馬桶沖水按鈕上,都印有"半沖"和"全沖"的文字說明,提示人們要養成節水如廁的好習慣。

一些智能馬桶還配備了感應器,能夠根據水箱的水位自動調節沖水量,真正做到了節水與衛生的完美統一。

馬桶的日常清潔與保養

說完了馬桶的正確使用方法,再來聊聊馬桶的日常清潔與保養。

要知道,一個干凈衛生的馬桶,不僅能給人以舒適愜意的如廁體驗,還能有效預防細菌滋生,保障家人的身體健康。

但是,很多人為了圖省事,喜歡在馬桶里放置清潔劑,讓其長期浸泡。

殊不知,馬桶表面的釉面是很嬌貴的,長期接觸強酸強堿的清潔劑,容易被腐蝕而失去光澤,加速馬桶的老化。

而且,清潔劑里的化學物質,還會對沖水按鈕造成損傷,導致按鈕變色、變形,影響正常使用。

因此,正確的馬桶清潔方式應該是定期清洗,每周1-3次最為適宜。

清洗時要先把馬桶蓋蓋好,避免水花濺起。

清潔劑盡量選用中性的,或者用白醋加清水的混合液,既能有效去除頑固污垢,又能起到除臭的作用。

如果你想要更省心省力一些,不妨試試在水箱里放一個,裝有白醋的礦泉水瓶,瓶底扎幾個小孔。

這樣,每次沖水時,醋液就會慢慢滲入水中,起到天然清潔和除臭的效果,而且非常環保,成本也很低。

類似的,把香皂切成小塊,裝進絲襪扎好,放入水箱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除了清潔,馬桶的日常保養也很重要。

還有就是,馬桶周邊環境的衛生問題也值得注意。

不少人習慣把垃圾桶和洗漱用品放在馬桶邊上,這其實是很不衛生的做法。

因為垃圾桶里的廢棄物,在潮濕的環境下更容易腐爛變質,產生難聞的異味。

而洗漱用品如果離馬桶太近,也容易被從馬桶里飛濺出的細菌污染。

沖馬桶時,蓋還是不蓋?

關于如廁沖水,還有一個一直存在爭議的問題,那就是沖水前要不要蓋上馬桶蓋。

喜歡省事的人覺得,每次都蓋上蓋子再沖水太麻煩,影響如廁的便捷。

而有些人則擔心不蓋上蓋子沖水,會讓細菌隨著水花到處亂濺,污染衛生間的環境,甚至通過空氣傳播到人體上,存在健康隱患。

那么究竟沖馬桶時,要不要蓋蓋子呢?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在普通家庭衛生間的馬桶內,倒入含大腸桿菌的溶液,然后在馬桶上方不同高度,設置若干個空氣取樣點。

整個實驗分為蓋蓋組和不蓋組兩種情況,分別連續取樣檢測3分鐘和6分鐘。

實驗結果顯示,在離馬桶0-25cm的高度范圍內,不蓋蓋組的細菌數量明顯多于蓋蓋組。

隨著高度的升高,兩組的差異逐漸縮小,但總體來看,蓋蓋組檢測到的細菌數量,還是低于不蓋組。

環境微生物學專家對此解釋說,馬桶在沖水時產生的虹吸作用,會將大部分污物連同水流一起快速排走,這種作用力遠大于,水流本身對周圍空氣的擾動。

因此,沖水時蓋上馬桶蓋,能最大程度阻擋細菌向外擴散。

基于實驗結果,專家建議大家養成,沖水時蓋上蓋子的如廁習慣,這樣可以很好地降低,細菌和異味在衛生間內的傳播。

后記

看似簡單的沖馬桶動作,背后其實有很多學問。

馬桶雖然是個人隱私的代名詞,但使用馬桶的習慣,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修養和素質。

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改變。

參考資料

標題:為什么馬桶上會有“一大一小”兩個按鈕呢?其實大多數人都用錯了

地址:http://www.sme-os.com/bingxiang/1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