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密碼》如何再現北宋的冰雪世界與夕陽美景

近日,古裝家庭探案劇《清明上河圖密碼》在優酷熱播,其生動曲折的故事再現宋朝社會風貌和人文風情,受到廣泛關注,劇中更運用最前沿的虛擬拍攝技術呈現唯美畫面,贏得業內外一致好評。

《清明上河圖密碼》在優酷站內熱度破10000

什么是虛擬拍攝?以目前已播出的兩場戲為例,憑借外景的細膩逼真、大氣磅礴,不少觀眾在彈幕上追問是在哪里實景拍攝的,想要去打卡。

一場在第三集,少年溫悅坐在樹下饑腸轆轆,孤獨的身影被漫天飛舞的大雪輕輕覆蓋,周圍枯木林立,枝干裸露,映襯出冬日的嚴寒與荒涼。

另一場戲在第五集片尾,溫悅和趙不尤悠然漫步于寧靜的湖邊,落日余暉如熔金般傾瀉而下,與湖面波光粼粼的倒影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動人心魄的美景。

《清明上河圖密碼》截圖

但其實,不論是冰天雪地還是余霞成綺,都是在數字影棚內拍攝完成的。現場只有一座高10米、弧長52米的巨型LED屏幕和一些屏前置景,LED屏幕呈現虛擬背景,與真實前景巧妙融合,實現了“所見即所得”的拍攝效果。這就是虛擬拍攝。

《清明上河圖密碼》片場照

據了解,《清明上河圖密碼》是目前國內虛擬拍攝場景最多的劇集。共有八大場景應用到虛拍技術,虛拍場次下拍攝效率提升40%,人力成本節省60%。

不過,使用虛擬拍攝并非僅是為了成本控制,更在于將其作為提升藝術表達的重要手段。

該劇監制、總編劇汪啟楠告訴記者:“我們希望能夠把茫茫白雪、漫天晚霞這些唯美的畫面,通過先進技術體現出來,讓觀眾沉浸其中,直觀感受到人物所處環境及內心變化。借助虛擬拍攝,我們做到了?!?/p>

工夫影業總經理、劇集聯合出品人、總監制陶昆認為,虛擬拍攝不只是擴大了影視創作潛在的地理和空間范圍,更拓寬了創作者的想象空間——那些原本受限于成本、技術或自然條件的奇觀景象,如今得以輕松實現。

據陶昆介紹,有一場戲需要呈現近景樹葉繁茂、遠景層巒疊翠的感覺,但當時正值冬天,實景地效果很不理想,虛拍團隊經過評估后選擇數字資產庫里的相似場景,快速搭建出了所需場景。

記者了解到,此次拍攝中,阿里大文娛的虛拍團隊還將算法工程師帶到了現場。導演楊帆介紹,算法工程師能夠根據美術部門的概念圖快速搭建出理想化的場景,而且太陽的高度、云流的動速、霧氣的濃度、甚至是青草被風吹的幅度等都可以隨心調整,這種靈活、便捷性是傳統拍攝所不具備的。

《清明上河圖密碼》劇照

不用舟車勞頓頻繁換場地、不用和其他劇組搶景、不用大量補錄配音是聯合導演熊琛最大的感受?!捌┤缪┚?,正常拍攝的話要么找實景、要么綠棚拍,而現在整個園區只有我們一個劇組在拍攝,收聲條件都比平時優越了不少,這個創作環境是很多導演夢寐以求的。”

(來源 澎湃新聞)

標題:《清明上河圖密碼》如何再現北宋的冰雪世界與夕陽美景

地址:http://www.sme-os.com/bigualu/1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