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日吃多了不消化?試試這4個中醫消食妙招

吃多了消化不良,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健脾胃、消積食呢?介紹幾個簡單的方法,輕松緩解胃腸道不適。

一、中藥茶飲

1. 山楂茶飲

原料:山楂10克、綠茶3克、冰糖10克。

用法:用200毫升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效:消食積,散瘀血,降血壓。

用途: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的功效,有助于緩解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等癥狀。但脾胃虛弱、胃酸過多、妊娠、先兆流產的患者,不宜食用。

2. 麥芽茶

原料:麥芽6克、玫瑰花3克。

用法:用250毫升水煎煮麥芽至水沸后泡茶飲用。

功效:消食和中,疏肝解郁。

用途:食積不消,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泄瀉;乳脹不消。麥芽茶擅長消食積,對面食積滯效果更佳。玫瑰花可以疏肝理氣,幫助維持好心情。

3. 神曲茶

原料:神曲5克、玫瑰花3克。

用法:用200毫升開水沖泡后飲用。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調中。

用途:對于大吃大喝后出現的胃口不佳,食欲減退的效果很好,也可以緩解胃脹腹脹,幫助恢復胃腸動力。

二、中醫推拿

1. 揉腹

腹部推拿時,可平躺或正坐,先從腹中央開始,雙手重疊,用食、中、無名指末節羅紋面或手掌面按順時針方向推揉腹部,并由腹中央逐漸向外環按揉。

2. 按揉中脘、天樞

在進行腹部推拿時,可重點按揉中脘、天樞等穴位。中脘:位于上腹部,腹前正中線上,臍上四寸。天樞:在肚臍兩旁,旁開2寸(即三橫指)處。中脘與天樞配合,有和胃降逆、化濕除滿的作用。

圖據《針灸經絡經穴圖》

3.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外1橫指處。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主治各種胃腸病證,可補虛健脾,益氣通絡。

圖據《針灸經絡經穴圖》

4. 點按四縫穴

四縫穴:仰掌伸指,在手指第二至第五指掌面的近側指間關節橫紋的中央。有消食導滯,行氣化痰之功。可以點按四縫穴,以出現輕度痛感為宜。

圖據《針灸經絡經穴圖》

三、飲食調整

1. 多喝水

暴飲暴食、大魚大肉增加了腸胃的負擔,要記得為腸道“洗洗澡”。注意減少精制米面、糖果、甜點的攝入,特別是注意多喝水,建議多喝白開水或茶水,加快胃腸道蠕動和新陳代謝,減輕大量肉類食物和酒對肝臟的危害。

2. 吃膳食纖維食物清腸道

大魚大肉使得葷素失調,粗纖維攝入太少,缺乏膳食纖維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所以不得吃過于油膩,應吃一些粗糧,如小米粥、綠豆粥,這樣可以讓腸胃更加放松。

膳食纖維本身不被機體消化吸收,因含有很多親水基團而具有很強的持水性,可以使糞便保持一定的水分和體積,并能刺激腸道黏膜,增加腸蠕動,改善便秘。常見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燕麥、大麥、豆類、胡蘿卜、柑橘、亞麻等,都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有助于調節免疫力,促進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

3、適量食用蔬菜水果

飲食不健康,除了魚肉還有些煎炸、甜食。煎炸食品易引起脾胃熱滯,導致便秘或肚脹;甜點吃多了也容易脾虛生濕,引起腹瀉。

可以吃一些新鮮的綠葉蔬菜、水果,補充膳食纖維,幫助體內排毒,也能通便和調理腸胃。

4. 適當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參與腸道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節后可以通過攝入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酸菜等來補充,也可以直接補充益生菌來調節腸道菌群,幫助胃腸動力的恢復,維持腸道健康。

四、調暢情志

中醫非常強調調暢情志以防治疾病。聆聽舒緩的音樂,有助于緩解焦慮,從而減輕消化不良癥狀。五音療法是根據中醫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和五音對應,用角、徵、宮、商、羽五種不同的音調的音樂來治療疾病。按照五音療法,以下推薦幾首調理脾胃的樂曲。

《花好月圓》《北國之春》為節奏平緩舒心悅耳之曲,對于消化不良胃腸能紊亂者,可選用以促進食欲,調節胃腸功能。

來源:健康時報

標題:春節假日吃多了不消化?試試這4個中醫消食妙招

地址:http://www.sme-os.com/baike/7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