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永寧發生4.8級地震,地震局:銀川進入地震窗口期,近3次地震均發生在沉積盆地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2日10時1分,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緯38.40度,東經106.22度。

震中距金鳳區8公里、距興慶區10公里、距西夏區12公里、距永寧縣14公里、距賀蘭縣24公里,距銀川市9公里。

本次地震周邊5公里內的村莊有魏家橋三隊、楊家莊子、姜家莊、豐盈村、王家莊、雙龍臺、張家渠、陳家莊、大鹽湖、吳家莊,20公里內的鄉鎮有望遠鎮、良田鎮、興涇鎮、勝利鄉、掌政鎮、楊和鎮、大新鎮。

銀川永寧縣4.8級地震震中位置。圖/寧夏地震局官方賬號

地震發生后,寧夏地震局立即啟動三級應急響應,派出現場工作隊迅速趕赴震中開展現場調查,并緊急開展應急處置、流動監測和震情會商。經了解,銀川市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永寧縣、賀蘭縣、靈武市等多地震感強烈,石嘴山市平羅縣、大武口區,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鹽池縣,中衛市沙坡頭區、中寧縣有震感,暫未接到人員傷亡及建筑物損壞報告。

下一步,寧夏地震局將進一步加強震情跟蹤、會商研判、值班值守等工作,持續做好地震應急處置各項工作。

9天前,銀川市已連發兩次地震。根據寧夏地震臺網測定:2024年12月24日20時56分,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北緯38.40度,東經106.23度)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12月24日22時43分,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北緯38.42度,東經106.24度)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兩次地震震中相距約2.4公里。

當時,寧夏地震局曾發文稱,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永寧縣、賀蘭縣、靈武市、利通區、青銅峽市、平羅縣等多地有震感,其中興慶區、金鳳區、永寧縣震感較強,暫未接到人員傷亡及建筑物損壞報告。經寧夏地震局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聯合會商,初步研判認為,原震區近幾日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發生3-4級地震的可能。

【1】當地冬季地震頻發,地震發生在沉積盆地,震感明顯

1月2日,九派新聞以市民身份咨詢銀川市地震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到了冬季,銀川市確實會發生地震比較頻繁。地震局會及時向社會公布正確的地震信息,市民可密切關注地震局動態。同時,建議市民積極學習地震知識,一旦發生地震,按“伏地遮擋手抓牢”的口訣做好避險工作。

銀川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工作人員也表示,近期頻繁的地震都屬于正常的能量釋放。銀川市冬季地震活動較多,尤其小震活動多一點,夏季很少有地震。

另一位地震局工作人員解釋,地震活動是周期性的,活躍一段時間后會平靜一段時間,現在(銀川)進入了地震窗口期,也可以說是進入了活躍期,因此地震比較頻繁,后續仍有可能發生地震。

“金鳳區和永寧縣在地震斷裂帶上,所以近幾次地震的震中都在這兩處,相對來說,震中的影響及災害會大一些。”她說。

公開資料顯示,地震活動周期或稱地震的周期性活動,是指地震活動的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特點。一個地區或一個地震帶,在地震強烈活動以后,往往需要經過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才會再度活動,一般認為這是由于在活躍期中,地震釋放了大量能量,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重新積累能量,當能量足以使巖石變形、破裂,地震活動方能再次活躍。

樓宇室內避險提示。圖/寧夏地震局官方賬號

此前,寧夏地震臺副臺長李鴻庭、寧夏地震臺高級工程師羅國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地震活動角度看,基本每天都有小地震發生,只是震級較小,人們感覺不到。能感覺到的地震簡稱有感地震,有感地震活動往往呈現平靜與活躍交替起伏現象,即一段時間地震頻繁,一段時間地震平靜。近期公眾感覺地震頻發,為正常地震活動,并非異常情況,大家不必驚慌。

至于為何小地震的震感明顯,其表示,地震發生時,人們所處的位置和狀態也會影響震感的強弱。例如,如果人們處于靜止狀態或正在休息,地震的震動更容易被感知;如果人們處于運動狀態或正在忙碌,地震的震動可能就不那么容易被注意到。

首先,9月25日銀川市金鳳區發生3.3級地震,而后10月1日同一區域發生2.4級地震,10月20日永寧縣又發生2.6級地震,這3次地震1次發生在傍晚,2次發生在深夜,尤其后兩次地震發生時,大部分人已經休息,周邊環境安靜,噪音和震動較少,因此也更容易被感知。其次,3次地震均為淺源地震。再次,地震與地層介質有關,這3次地震均發生在銀川沉積盆地,沉積層對地震波具有明顯的放大效應,因而震感更為明顯。

【2】地震波傳輸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距離,如果在腳下發生,來不及預警

地震發生后,不少市民表示,自己并未提前接收到地震預警信息,上述銀川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回應稱,地震波是震動能量,從遠往近傳輸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距離,在“時間差”內,才會進行預警、預警終端才有效果。

“如果當時地震直接發生在你的腳下,預警是來不及的,它需要有一定的時間來反應,比如地震如果發生在石嘴山,地震波傳播到銀川可能要十幾秒,這個時候預警就會作用。”他說。

據寧夏地震局,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生后,通過地震預警系統自動快速生成預警信息,利用電磁波傳播速度大于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特點,向可能受到地震破壞和影響的區域提前發出警報的行為。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而是表明已經發生地震。在地震發生后,它可以迅速向破壞性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區域發出避險警報,一般只有幾秒至幾十秒,可以為公眾爭取緊急處置、避難逃生時間。

根據現有地震資料統計,寧夏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53次,其中8級以上地震2次。7.0-7.9級地震4次,6.0-6.9級地震12次,5.0-5.9級35次,最大地震為1920年海源8.5級特大地震。全區5個地級市都發生過5級以上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21次,最大地震是2023年12月31日在甘肅白銀市平川區發生的4.9級地震(距離本次震中214公里)。

九派新聞記者 代夢穎

編輯 王佳箐 李楊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標題:寧夏永寧發生4.8級地震,地震局:銀川進入地震窗口期,近3次地震均發生在沉積盆地

地址:http://www.sme-os.com/baike/28000.html